查看原文
其他

志愿,支援!

央视新闻 2020-08-23

   点蓝色字关注“央视新闻”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

足不出户本是最安全的做法,

但有这样一群人

戴上口罩和手套

走进社区和医院

他们不是医护人员、不是警察、不是社工

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

志愿者

他们让我们看到

普通人在生死面前亦可伟大

他们让无数人在阴霾的日子

感受到温暖

今天是学雷锋日

让我们一起走近疫情下的“雷锋们”


01


他是志愿者

志愿参加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设


1月26日,

武汉雷神山医院项目开工建设,

专业技工志愿者危凤、危超兄弟俩

驾驶着自家的挖掘机,

参与到建设工作中。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详细故事)

兄弟二人日夜轮班,

机器一天都没歇。

危凤说:

等我当爷爷时还可以跟我孙子讲讲,

以前为了大武汉、为了祖国做过贡献。”

正是无数像危凤、危超兄弟这样的志愿者,

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火速完工才有了保障,

更多患者得到救治的速度才有了保证!




02


他是志愿者

志愿服务武汉医护、市民出行


一声征集,

1500多名网约车司机

组成志愿者保障车队,

90后的陈灵毓就是其中一员。

每天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

为不浪费防护服,

她中途不吃饭也不喝水。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详细故事)

乘客下车后,

陈灵毓都会给车辆仔细消毒。

因穿着严密的防护服,

一天下来,防护服里汗流浃背。

正是有许多这样的城市“摆渡人”,

才使得已经疲惫不堪的医护人员,

无须为出行担忧;

本就有些慌乱的市民

得到些许慰藉




03


他们是志愿者

志愿为生产医疗物资贡献力量


上海一家口罩厂有这样一批“临时工”,

他们身份各异,

12个小时不眠不休。

他们的加入让企业的产能翻了倍。

48岁听障人士孙剑说:

“我只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

希望这场疫情快点结束!”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详细故事)

12小时后,

20位“临时工”志愿者

向工厂清点交付了30万个口罩。

他们翻倍的不仅是口罩的数量,

更是普通百姓、医护人员

可防护的概率!




04


他是志愿者

志愿守护医务人员


快递小哥汪勇

从开车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

到帮忙采购生活必需品,

再到解决医疗队的吃饭问题……

他和伙伴们冒险奔走在武汉大街小巷,

为抗“疫”竭尽全力。

他曾和同伴们筹款10万元,

“把商场里所有羽绒服都买光了”,

还曾自己联系餐馆订餐为医务人员供餐。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详细故事)

因担心给家人带来危险,

汪勇一直住在公司仓库里,

但汪勇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因为“我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

正是有了他们,

医护人员才能以更好的状态,

心无旁骛地全力救治更多生命!




05


他是志愿者

志愿为各大医院运输医疗物资


杨杰专职运送医疗物资,

曾花了两天一夜、用小车分8趟

把所有货物送到目的地,

他还会安装ECMO、呼吸机和紫光杀菌机器人。

一个通宵,

他和另一名志愿者

安装了15台呼吸机。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详细故事)

运送像呼吸机这样的大件时,

需要把设备直接送到医院病房,

杨杰和其他志愿者就靠肩扛手抬来搬运。

经他装卸、运送的医疗设备

数量有上千件,总价值五千多万元。

正是他们,

让重要医疗物资及时到位,

让更多生命得以救治!




06


他是志愿者,

志愿用镜头记录被按下暂停键的武汉,

一个期待春暖花开的武汉。


小林是武汉的一名80后志愿者,

他接送医务人员、为感染者送药;

他也是一名影视从业者,

他用自己的镜头记录着疫情之下的武汉。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详细故事)

在小林的视频里,

人们看到了武汉人的生活,

疫情的确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

但那不是“绝境”。

“我想让人们看到,

我们在非常积极勇敢地面对那些‘难’。”

在他们的镜头之下,

我们仿佛能闻到

鸭脖子、热干面的香味,

能听到江轮的汽笛声,

能看到一个勇敢、充满希望的武汉!


作家池莉说:

“武汉这地方就是这么江湖、散漫、任性、

侠义、火气大、五湖四海、千人千面。”

这或许是很多人愿意为她付出的原因吧。

为了她,

许许多多人不介意自己

再多几个志愿者工作的头衔,

直到她重新恢复“烟火气”!

更多新闻


监制/徐冰  主编/王烁

编辑/史萌  校对/高少卓

©央视新

 向志愿者致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